李健真实人品曝光,揭开教育男孩的三个关键

节目录制现场/《中国好声音》

不动声色地“胡编瞎造”,却又能引人大笑,李健的段子没有刻意浮夸博人眼球,幽默却自然流露。

节目结束后,这个学员发了一条微博,在评论里让大家曝光李健的真面目。

事实是,学员在节目结束后,抱着试试的心态,给李健发短信求歌曲指导意见,李健在邮箱里给予了非常详细而有条理的回复。

一个是不出名的新人,用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“生于市井,长于田间,文无可取之处,武亦无过人之处,天资平庸,一介莽夫尔”。

一个是人人敬重的歌手,却能以平视的姿态,认认真真写邮件,给出极其中肯细致的建议。

李健给学员的邮件/康树龙微博

离开了节目,还能做到这样,确实无愧于评论:这人品!得此良师,三生之幸!

人到中年,李健的身上集中了太多闪光点,那是平凡如你我想要活成的模样:

——清华理工科学霸

——才华型音乐人

——低调不造作

——言谈风趣情商高

——颜值高衣品好

——与妻子青梅竹马

——婚姻有情调

也让许多人思考,经历过什么,才能变成现在这样,怎么做,才能养育出这样的人。

李健/微博

三好学生和混世魔王

差了一句鼓励

许多男孩小时候都多少有些淘气,李健也不例外,淘起来让人头疼。

他在采访中说,小时候一个打俩,拿起板砖就能把一对孪生兄弟的脑袋砸出血。

《非常父母》/ BTV科教

在幼儿园里,他被其他孩子叫做“大王子”。

每当父亲来接他放学时,就会有一群孩子围过来告状,“叔叔,你们家大亮打我胳膊了!”(李健小名叫大亮)

至于把别人的玩具弄坏这种事,更是家常便饭。

然而,这样一个混世小魔头在小学后,突然性情大变,成了踏实好学的三好学生。

成绩优异不说,还担任了班长,之后又当上学生会会长,考上黑龙江最好的哈三中。

这样巨大的转变,其实源自于一件很小的事——

上小学后,老师对他讲的一句简单的鼓励,“你太好了,要保持住。”

《非常父母》/ BTV科教

李健说,自己是一个很喜欢被人鼓励的孩子。老师的一个鼓励,就让他完全地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了。

《非常父母》/ BTV科教

一句话就改变了一个人,听起来不可思议,却是实实在在发生了。

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在《中国人的修养》一书中说到:

“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,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。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,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方式。”

可惜太多的父母都不知道这一点。

在“打击式”教育为主的氛围里,懂得用鼓励的方法去引导孩子的人,实在很少。

比起“你很棒”“你很优秀”,许多大人更愿意对孩子说的是“你看看别人”,以此来警醒孩子,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。

这些指责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一个种子,让他们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很差、很笨,在思考和行动时变得怯弱,摧毁掉孩子的自信。

豆瓣上曾有个提问:“你是否能想起,小时候是否有什么事,让你变成了这个样子?或者留下了阴影?”

许多网友把这里当成树洞,倾诉自己的过去:

“父母从小就说我不会来事儿,不会说话,现在我看见长辈什么的就打怵紧张。”

“小时候父母的说教吧……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,你以后怎么也不可能有大出息。因为自己比较中性,父母就会说,你这样别人怎么看我们,以为我们都不正常。我的性格本来就很闷,到现在都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,活得很累。”

知乎学霸王诺诺,从小就长得漂亮,幼儿园时就人见人爱。

上了小学后,母亲害怕她会骄傲,就跟老师商量好,一起“打压”她。

怕她太注重自己的外表,坚决不让她穿裙子。

这样的打击式教育,让王诺诺整个青春期都活在自卑里。

长大后,虽然长得还是很漂亮,但她完全不敢接受别人对她的外貌评头论足。

有时候公司开年会,她甚至会故意不洗头去参加。

因为父母的打击,连自己的优秀都没办法接受。

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:

“对于孩子的教育,父母首先要以爱心和热情去努力培养他各方面的能力,要鼓励和赏识他,而不是一味地用责备和打击逼迫他们去听话”。

在威逼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,很容易变得怯懦。

“我其实很幸运

没有承载那么多父母期望和重负”

从学生会主席,保送清华电子工程系,再转行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手,李健的成长,看似教科书式的成功模板。

但他身后,却没有典型望子成龙式的父母。

他的父母从未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,也不是完全放任。

他们对李健提出了一点要求:

必须要自力更生,有一份自己的工作。

从清华毕业后,李健沿着自己专业的方向,成为一名网络工程师。

按部就班地过了两年后,他接到清华好友卢庚戌的电话,邀请他一起做音乐。

也许很多人在面对一份稳定的工作,和一个迷茫未可知的未来时,多少会犹豫不决。

李健却一口答应了。

他说:“我觉得我其实很幸运,因为身上没有承载那么多父母的期望和重负。”

父母给予李健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,让他养成自律自觉的好习惯,也让他在人生的选择中,敢于去追求自己心中热爱的。

李健微博

心理学家曾奇峰曾发表《家庭中的快乐与罪恶感》的演讲。

他认为,中国式家庭存在10种界限不清的关系。功利化的关系就是其中之一。

对界限不清的家长来说,我爱你,不是因为你是谁,而是看你拥有什么。

比如,你拥有了很多才艺我才夸你,以正面情绪对待你。

或者是,你必须在社会上取得很多成就,否则我就忍不住嘲讽你“没出息”“废物”“怎么这么蠢”。

这种看起来有条件的爱,一旦反应在亲情之间,就显得尤其悲凉。

去年高考后,一名高考生小斯和父亲爆发了争吵,最终选择投河自尽。

临别前,他留下了一封两千余字的“绝命书”:

“我爸:英语学懂了吗?

我说学懂了——娃儿不要骄傲自满,半灌水响叮当。

我说没有学懂——那你这一学期学了些啥子。”

“每天只让玩5分钟,我就玩玩QQ农场。时间还不一定够,还说什么网上有不好的东西。”

“后来我越来越反感我爸,心情几乎没好过,我就故意不学习,考差点。”

字里行间,我们看到了“高期望,严要求”的家长形象,也看到在重负之下难以喘息的孩子。

可怕的是,这样的父母和孩子,都不是个例。

对许多孩子而言,经济上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,精神上的重负才是致命的。

主持人杨澜曾说过:“孩子可以不成功,但不能不成长。”

孩子的人生毕竟是自己的,父母要做的,不应是把他们当成傀儡一般,为他们安排好一辈子的路,而是把他们培养成能够为自己负责的大人,引导孩子自己成长。

哪怕失败了,也能收获一份体验。

而这份体验,会让他们在不自觉地反思改进,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
读书

一辈子的财富

在《中国好声音》中,李健对学员说过一段劝勉的话:

“即将发生的去留不必太在意,应该轻描淡写,没必要浓墨重彩,因为留下的不代表春风得意、捷足先登, 离去的也不是黯然神伤、举步维艰。

我特别愿意说屈原的一句话,路漫漫其修远兮。我们一起在音乐上,上下而求索。加油,同学们!”

一段话里,不仅有六个成语,还引用了《离骚》中一段诗句。

文学批评家朱大可称李健为 “中国罕见的知识分子型音乐人”。

李健唱歌与做事,有一股独特的诗人气息和对生活的清醒认识。

谈读书:我觉得人可能越学习越会觉得自己很差,就会觉得自己不够,这也是为什么要学习,学习才能知道你不足……所谓读书,大概就是让人眼界更宽,对自己有个更清醒的认识,不至于狂妄。

聊欲望:危险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。但是人应该去管理自己,让自己变得更像自己。

说偶像:所谓名声,就是误解的总和……人的很多烦恼来自于自我定义和自我设计。

李健演唱《尘缘》:漫漫长路,起伏不能由我/《我是歌手》

录制《我是歌手》时,节目组曾到访过他家里,镜头扫入,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背后那个大书架。

他说,一个原创歌手,你看看他听什么唱片,看什么书,基本能了解这个人。

对阅读的热爱不仅给他带来许多创作灵感,也让他找到和世界相处的方式。

2015年登上《我是歌手》后爆红的李健,没有频频出现在各种商业邀约的活动中,而是选择在公众面前消失。

常年阅读让他保持了反思审视的习惯。

他知道,一个人的发展进步,一定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

成名带来的邀约,会让他失去艺术思考的能力,而缺乏这样的能力,就难以创作出真正优质的作品。

“一个人若能永远保持学生的状态,他的人生就不会枯竭”。

李健微博

读书,是门槛最低的高贵。

央视名嘴白岩松在提到,如何做到自信、理性、平和、乐观这8个字时,说道“除了读书,没有其他办法,没有捷径”。

他认为,要在孩子童年阶段培养他们的兴趣,其中培养他们读书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。

今天,#5岁小盆友的简历#登上了热搜。一个五岁儿童的简历让许多成年人自愧不如。

阅读书单/简历截图

年阅读量500本的书单惹人注目,有人自嘲:我一辈子读的书还没有一个五岁小朋友多。

黄磊在女儿多多很小的时候,就会为她挑选书籍,自己也会在孩子面前读书,让她在自己的熏陶下,养成爱读书的习惯。

多多和妈妈/孙莉微博

二年级的时候,多多就和黄磊一起出版了一本翻译作品;

9岁之后她又翻译了另外一本英文书。

如今才十岁出头的多多,身上便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温婉的书卷气。

读书多了,容颜自然改变,在气质里,在谈吐里,在胸襟上。

孩子的人生,父母终究是要退场。

对于无法掌控,又放不下心的未来,父母要做的从来不该是想法设法的操纵。

而是在他们的成长中,不断给予他们鼓励,给予他们相对自由的成长环境,在阅读中,逐渐武装好自己丰富的一生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